上週末的三連休假期,大概全日本都去了京都賞楓吧。我不是日本人,但是也和爸媽一起去湊了熱鬧。人真的不是普通的多,和我想像中京都的小橋流水不太一樣。也罷,反正我們家本來就不是什麼山靈水秀不食人間煙火的家庭,去擠擠好像也比較符合我們的家風。
六天五夜的旅行全程由已經去了京都近十次的阿姨帶隊,我只負責訂好旅館和東京來回的交通而已。有我這麼散漫的女兒當然不可能會有什麼嚴厲的爸媽,我們三個都崇尚隨遇而安,所以對於去哪裡、吃什麼,團員無條件服從領導。
我只能說,初次見面,京都是個很有文化的城市。轉個角就是國寶、拐個彎就是世界遺跡,歲月的磨練讓它有了深沉的氣質。不過,過客如我們,能感受到的有限,只能淺淺地沾抹些許風情。於是我決定用我覺得有趣、但是不一定是名勝的照片寫這篇回憶。
Day 1:新橫浜 ─ (新幹線のぞみ號兩小時)─ 京都 ─ 清水寺、地主神社 ─ 二年坂、三年坂 ─ 高台寺 (夜間拜觀)─ (經過ねねの道、八坂神社)─ 四条河原町(晚餐)
讓我印象最深的二年坂、三年坂。不知道為什麼,走在這兩條華燈初上、時而人聲鼎沸、時而寂靜的街上,我彷彿就可以感受到京都風華絕代的那種韻味‧‧‧
夜間打上燈光無限魅力的高台寺。
充滿人生智慧的地藏王菩薩可愛版(隨便翻)語錄:
「收到的恩惠,不可忘;拉人一把的過去,忘了吧。」、
「七轉八迴,欸,人生嘛。」
還有第一次吃到炸的串燒。
祇園附近、京都名川的鴨川讓我想起淺草,雖然四条河原町人聲喧嚷,可是隱約有種忙亂中百市待開、雖有市井小民流連在此卻井井有條的古都中心感。
Day 2:三十三間堂 ─ 銀閣寺 ─ (哲學之道)─ 禪林寺永觀堂 (有名賞楓點)─ 四条河原町 (晚餐)─ 京都駅(車站頂夜景)
問得直接了當,不過讓我想起快樂頌的三十三間堂(有千座觀音像)。
在哲學之道上很應景一定要有的藝術家哲學老人。
永觀堂的楓紅。書上說若是沒到過這裡和東福寺,就好像沒來過京都賞楓一樣,不知道是真是假。
即使出遠門,也念念在茲我甜點王招牌的名號,貫徹始終進行神農嘗百草行動。 中村藤吉京都駅店 京都駅限定版 parfait、抹茶 parfait。
Day 3:東福寺 ─ 伏見稻荷大社 ─ (JR湖西線約半小時)─ 琵琶湖雄琴溫泉
也是賞楓定番款的東福寺。美則美矣,其實楓葉看到第三天我就有點膩了。有些葉子還未全紅,大概是今年比較暖的關係吧。
很多很多鳥居的伏見稻荷大社,因為我看過玉木宏演的日劇 鹿男,因此記得京都的狐狸。藝伎回憶錄也在這裡取過景。
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。我訂了和室的溫泉旅館,他在山上,可以看到湖景。湖邊有很多個溫泉地,不過雄琴溫泉附近什麼都沒有,我們隔天走下山又爬上山,白忙一場。也罷,算健行。
到了溫泉旅館就一定要泡杯茶吃點心的啊。雖然旅館有點心,不過我們還是從京都自備提來了蛋糕。抹茶捲是 Juchheim 的京都限定口味。
‧‧‧續,
< 京都:旅行的意義(中)>